截止至目前,问界官方都没有单独公布6月份问界销量多少台。
(相关资料图)
只有赛力斯集团,在产销快报中,单独列出赛力斯汽车产量为5170台,同比下滑%;而销量为5668台,同比下滑%,本年累计销量为25761台,累计同比增长%。
考虑到赛力斯汽车基本等于AITO问界汽车,也就是说AITO问界汽车的销量约等于5688台。
至此,我们可以将赛力斯自去年3月份上市至今年6月份的所有销量数据列出来如下图。
可以看出来,去年问界的销量与今年问界的销量,完全就是两条线一样,就像是过山车。去年3-10月份,一路狂飙。然后10月份之后就开始下滑。
而今年2月份,直接就跌至去年4月份的销量,且后面增长很平淡,一直没像去年一样狂飙。
看到这个数据,我觉得余承东应该很着急的,因为余承东多次表示,问界汽车要做到全球第一的,是遥遥领先的,但这个销量,离全球第一,不知道还有多远。
当然,是不是全球第一,其实并不重要,余承东随口打一个广告而已,大家也不必太认真。但问界的销量直接代表着华为造车模式成败的,所以问界销量平淡,对于华为发展智选模式,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新能源车企加速分化,强者愈强,竞争越来越激烈,似乎进入了淘汰赛了,从这个情况来看,留给余承东的时间不是很多了。
我们知道,之前手机业务是华为的增长引擎之一,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手机被打压,目前已经跌去了80%,荣耀也被卖掉套现了。
虽然后来发布的4G手机,再加上笔记本业务,让 消费者业务略微缓了口气,但是形势依旧严峻,所以华为将智能汽车做为开辟的第二战线。
在燃油车时代,华为是没什么优势的,而在电动车时代,华为还是有优势的,毕竟华为有芯片、操作系统、感知硬件、决策融合算法的能力。
从华为之前发布的技术来看,一辆车,除了底盘、四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剩下的,所有的智能化技术,华为全都有了。
这也是华为的底气,也是华为的优势,所以华为选择的是与车企合作,不是自己造车,将自己整套的技术赋能给车企,助力车企造出更好的车。
早期想过做零部件厂商,但很明显失败了。后来押注智选模式,问界就是华为智选模式下的典型代表作品。一定程度上而言,问界销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智选模式的成功与否。
问界成功,那么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一定会越来越多,且速度会非常快。如果问界表现一般,那么很多车企可能会犹豫,这是显而易见的。
更何况与华为合作的,不会是大车企,也不会是蔚小理这些新势力车企,主要是一些边缘车企。
而从当前的竞争来看,华为需要很快的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要快鱼吃慢鱼,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汽车领域,形成一个属于华为的派系。
但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与华为真正合作的,还只有赛力斯一家,推出的车也不过M5、M7两款,这个速度确实不够快。
而目前新能源车已经开始进入淘汰赛了,要变成大鱼吃小鱼了,如果余承东还不抓紧时间,形成自己的一极,那么其它边缘化的小车企,都要被大鱼吃掉了,能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就不多了,所以余承东加油吧,时间真的不多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