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藏十五年——第一次出差

时间:2023-07-11 11:29:21       来源:个人图书馆-图书馆收藏文库

除了糌粑,牛羊肉就是藏族人民的主食。每年阴历的七月和十月是两次宰杀牛羊的月份,十月份宰杀是为了冬储,同时也是牛羊最肥的时候。分到单位第一次出差—去林周农埸拉牛羊肉。生产部供销处为了我们春节时的需要,提前给我大队价拨了5000斤牛羊肉。

大队部从第二汽车队派了一个叫王勇的驾驶员跟我同去提货,这事本来是给养助理员的事,因他要到军区后勤仓库提春节期间的主副食,拉肉的事只得由我代劳。王勇是山东滕县人,一米八的山东大汉,快言快语,喜欢开玩笑,和我有过一面之交。吃过早饭我们就出发了,由东边出了拉薩市,再往北就开始爬拉萨电站的山,山虽不高,但很徒,七拐八弯的,车只能慢慢地爬行。

翻过山头,就到了澎波农场(一九六0年自治区筹委农牧处筹建,一九六四年将由地方经管的平措林四个生产队划归农埸)的地界,一马平川,路况好,車子也不颠了,驾驶员也就兴奋起来了,他一边抽着烟,一边侃侃而谈,谈起了1965年进西藏后的往事和藏族的一些风俗习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回族每年要过个“宰牲节”,牲畜超过一定数量都要宰杀一批,但还规定绵羊要达到181天才能杀,牛要喂养到两年零一天才能宰。按回族的习俗宰杀的牛羊,自家只可以吃四分之一,其余的则要送给穷苦人。藏族倒没有这些规定,按习俗大量宰杀,一般是每年七月和十月宰杀两次,这可能是出于食用和储存的需要。而且规定只有世袭的屠夫才能宰杀,一般人是不能、也不愿杀生的。别看把牛羊肉当做主食的藏族,但藏族是忌讳杀生的,而且信仰虔诚,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的梵天净土。有人会问,天天吃牛羊肉,而且还喜欢生吃牛羊肉的民族,还忌讳杀生,谁能相信呢,那么美味十足的风干牛肉地域特产和作为自古便有的贡品“岗巴羊”的佳肴是怎么来的?藏传佛教认为,杀生是应断身、口、意不差十业中的身,三不差的第一支。普遍认为杀生是严重的罪孽,死后要遭到严厉的惩罚。不仅出家僧尼绝不许杀生(但不戒荤,牛羊肉照样吃),普通人也要善待有生命者,大至人畜,小至昆虫都不许伤害。为了信仰,还倡导放生,人们经常在拉薩街头看到的脖颈上系着红布条的羊,那就是被原来主人放生的羊,它的主人希望它回归自然,免遭宰杀。澎波、林周等地,多数把公鸡放生到山上,让它自生自灭(后来一抉钱一只卖给汉人),养的母鸡下蛋卖钱。

藏族居住的地区都有专门们屠宰牛羊肉的场所,而且只有继承性固定人员才能从事屠宰职业,这种世袭职业,就像铁匠一样,是藏族地区最低的人群,他们不仅自卑而且还有一种罪恶感。

藏族同胞有生吃牛羊肉的习惯,你会经常看到一些外出的藏胞,藏袍里靠胸处都塞有一块生肉,一到休息坐下时,就拿出肉和藏刀,一片片削出来沾着辣椒面吃。他们有三不吃,即不吃盐,不吃动物的舌头和肺头,一般都吃冬天宰杀后专门风干的牛羊肉(一般家里都有专门用来风干牛羊肉的仓库)。按照习俗规定,藏族一般不吃当天宰杀的鲜肉,必须放到一天后才能食用。当天宰杀的肉称为“宁夏”(意为“日肉"),认为虽已宰杀,但灵魂尚存在肉体之中,必须经过一天后灵魂才会离开躯体,到那时才能食用。但也有人喜欢吃刚宰杀的牛羊肉,他们认为帶热气的牛肉,味道特别鲜美。

車子开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进入林周地界,林周农场是以林周县南部三个区人民公社、互助组为基础组建的,一九六六年建成受益。林周农场比澎波农埸更大,翻过虎头山,就到了藏北草原。林周农场是个农牧业并举的农场,由于海拨较高,山上盛产贝母和雪蓮花。

在車上,王师付自言自语地说:今天能不能見到“假小子”?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就说开了“假小子”的故事。“假小子”实质上是姓贾,北京支边青年,进藏后就分在林周农场,北京支边青年大多数都分在澎、林两场当会计、统计、卫生员等。小贾可能是初中毕业,个子不高,身材修长,十分俊俏,像个南方女子,但性格泼辣,不怕苦、不怕累,天不怕、地不怕,有股“造反派”的脾气,到农场不久就能跟藏族同胞打成一片,吃糌粑、喝酥油茶,吃生牛羊肉。连藏族都不敢干的事,她都敢干,连藏族見到她都打哆嗦。杀牛宰羊是藏族世袭屠夫干的事,一般人都不会也不敢干的事,她都会干。藏族杀牛,先由几个强劳力将牛四脚捆住,再猛力推倒,并将牛鼻子和嘴堵住,然后杀牛者瞄准心脏起伏的地方,猛刺一刀,再顺着刀口,把手伸进心脏处,押断同围的血管,让血流进腹腔,然后用血灌进牛肠子做成香腸。这种杀手方法,一般人都不敢做,但假小子就敢,她经常腰掛一把藏刀,用来片牛羊肉吃,或用来宰杀牛羊及自卫用。今天要是到她所在的队去拉牛羊肉,就能見見她的真面目的,也有人说,她回内陆治病了,因为長期吃生肉的原因,身上长了包虫或条虫之类的虫,不把虫打掉,年影响健康的,何况她还没有结婚呢。

很快我们就到了林周场部,吃完饭就到下边连队去提货,我将提货单交给了连队会计,会计就到仓庫点货过磅,将3000斤羊肉、2000斤牛肉过磅后,堆在一旁,然后找了五个藏族职工给装车。这些工人,一次一人扛着半边羊,慢悠悠的望车上抛,特别是在装牛肉时,他们都拿出藏刀,挑好吃的部位,边削边吃,根本忘祀了装车。小王急得直跺脚,叫他们装快点,但他们根本不理睬,还嘻皮笑脸地说:“咕唧、咕唧,塔妈给了,快快地装了。”我不知通道说什么,小王说,他们求我们绘他香烟抽,然后他们就快快地干话,我正准备拿烟,他按住了我的手,他就迅速拆开一包飞马牌香烟,散给他们,他们高兴地抽着烟,跑着搬着牛羊肉。事后小王告诉我,找藏民干活要多帶几包烟,香烟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平时他们只能吸鼻烟。而且帶飞马就可以了。当时,西藏的日用品是天津供应的,烟是上诲供应的(飞马、前门、牡丹、红盒和金色的中华),大米和酒是四川供应的(贵卅只供矛台),面粉是河南供应的。一般给他们飞马的抽就行了,前门和牡丹的我们也很难买到。

不到一个小时,车就装好了,我们给他们一人又发了一支烟,并谢谢他们,他们非常高兴,揮手给我们送行,我们一上车就往拉薩赶,大概要到晚上才能到单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部部长刘江原是澎波农场的畜牧科科长)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部财务司司长兼总会计师孙某某原是林周农场财务科科长,退休后犯罪伏法)

关键词: